新闻中心back


营销案例精选:运营优化策略;


NO.1
数据化展现规则

/

其实有做运营经验的小伙伴都知道,在撰写创意文案的时候,都会采用数据来表达,因为数字看起来更加的直观,而且简洁大方,更能让网民一眼就抓住文案重点。如图对比:

640.webp.jpg

明显看出第二种能一眼看到文案重点,突出企业实力,客户反馈等问题。


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,人们对文字的接受度越来越低,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,整体接受度来看视频>图片>数据>文字

那么在选择数字表达的时候,同样也有很强的技巧,不同的数字展现出来的效果差距会非常的大,咱再看一组标题:

640.webp (1).jpg

同样都是描述全世界有大量的人因为吸烟死去,但是第三个标题往往更能引起人们心里的波动。


为什么?
因为单位越小人们对数据更有感受。

我们再进一步计算:

640.webp (2).jpg

这样的细分后是不是更加直观?
仅仅是眨眼的时间就有12个人抽烟死去。

在我们传统的概念里面,都觉得数字越大,能够显得规模越大,越能震撼到用户,但是事实上却不完全是这样。

有关研究表明,大数字对提升人的感知程度并没有太多的帮助,相反当数字变大时,人的大脑就会不大灵光,极大的数字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,这就是大数悖论现象。


也就是说,数字的量级大到一定程度后,人们会觉得这样的事情与自己无关,无法产生太大的情绪波动;这时小的数字更直观更容易想象,更好的影响人们的感受。


NO.2
逆向思维,颠覆传统


/

现在这个社会铺天盖地的广告,我们想要在这样多的广告中做到突出并吸引潜在客户的眼球。可以尝试打破网民熟悉的声音,提出反向的观点。

640.webp (3).jpg

就像所有手机都在追求功能的全面而变得繁琐的时候,苹果提出了less is more的概念,简洁的操作一下子脱颖而出。


因此反向突破常规也是一种非常容易吸引消费者注意的方式。


反向突破常规—产品价格
用不菲的价格和高于市场的质量往往更容易打入高端市场销量。

640.webp (4).jpg

市场经济中,价格是最容易触及客户心理的属性。在传统观念里面,人们会认为价格低的产品更容易被人接受。但是随着社会发展,人们不再一味的贪便宜,品牌,服务,售后等都会影响决定,而往往价格更高的商品,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这些配套的服务会更好。


反向突破常规—产品特点
利用逆向思维找到产品不同于主流的概念、卖点

640.webp (5).jpg

产品特质指产品本身特有的内在销售点,逆向分析则是指在广告创作中发掘产品与众不同的特征和性质。如今市场上商品同质化严重,如果不利用逆向思维找到产品不同于主流的概念、卖点,被淹没的命运几乎是注定的。


如果找到了这一卖点,即使在产品制作上只是与其他产品有小小的差别,也丝毫不能阻挡该产品引爆一场流行。


NO.3
卖点挖掘,针对营销

/


卖点挖掘可以帮助你避免“自嗨型”文案,什么是自嗨文案,就是运营只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去描述产品的优点,但是这样的创意却不能打动真实的消费者。


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个挖掘产品优势以及结合文案的撰写思路,先来一步步拆解:

微信截图_20200831190341.png

在这样的一系列问题之后,你是否已经可以更好的掌握网民的痛点和消费心理?


卖点的挖掘实际上不仅仅于此,产品卖点不同,针对网民的需求不同:


就像学习,有的人是想创造副业,有的网民是想提高技能,而有的仅仅是爱好,不同的网民的敏感点就不一样。

640.webp (6).jpg

只有我们的产品卖点能实际的解决一个人的实际问题的时候,才算摆脱了自嗨。

例如,“某款祛痘膏”广告语 — 吃辣再也不怕了。
这样就算是解决了一个人的实际问题。

在撰写创意的时候,我们设想的实际问题一定要放到一个具体的场景中,这样能更好的刺激网民在脑海中产生画面,刺激消费欲望。


所以在创意中,我们要尽量与网民已经产生的认知联系,这样可以更快速的刺激网民产品画面。

比如IPOD,堪称广告界的经典。


在2001年那个年代,如果说IPOD是一款“数字多媒体播放器”,用户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,也不知道有什么用,甚至都不知道跟我有什么关系。

对此,乔布斯以“将1000首歌装入口袋”为广告语,以用户所熟知的“歌”为插入点,一方面让用户产生好奇心,另一方面与用户产生联系。

640.webp (7).jpg

再比如,将 “ 超轻薄机身 ” 改为 “ 像一本杂志一样轻薄 ”。

640.png

这就是一种类比思维,让文案内容与用户熟悉的事物发生联系,不是单纯地表达,而是唤起;不是新增信息,而是建立关联,才能真正的打动消费者。


创意优化的这三个小套路,你学会了吗?




Copyright 2015-2023
山西扶摇而上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        版权所有
晋ICP备15006409号     晋公网安备14019202000635号